当前位置:主页 > 产业 > 文化 > 读书五问丨新华深读

读书五问丨新华深读

2024-04-25 23:32:59来源:互联网

文章导读
4月23日,世界读书日。 读书,是亘古不变又常谈常新的话题。有人靠读书改变了命运,有人因读书让生命变得辽阔,有人由读书奔向“诗和远方”,有人在书中获得了幸福和力量…… 今天,...

  4月23日,世界读书日。

  读书,是亘古不变又常谈常新的话题。有人靠读书改变了命运,有人因读书让生命变得辽阔,有人由读书奔向“诗和远方”,有人在书中获得了幸福和力量……

  今天,我们选择五个问题

  与你探讨关于读书的那些事

  读纸还是读屏

  今天你读书了吗?

  清晨7:08,上班族小齐在北苑路北站准时踏上开往宋家庄方向的北京地铁5号线,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站好,拿出手机,点开阅读软件,沉入自己的精神世界。通勤的近一小时中,她读完了《山河故人》最后几章,随后走出地铁站,踏进北京的春光里。

  这位平时惯与报表、数字打交道的年轻会计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:在通勤路上,如果1分钟平均读300字,1小时即为18000字,以每本书20万字计,平均约6天就可以读完一本。积少成多,让她在工作5年间陆续读完了百余本通识类书籍。

  今天,你还读书吗?第20次全国国民阅读侦查结果显示,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.8%,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.78本,人均电子书阅读量3.33本,均较上年有所提升。

  日复一日,当你随人潮涌入拥挤的城市早高峰地铁,目之所及,总会看到手持各式“屏幕”的各色读者,环顾四周,还有一些手捧图书、凝神静思的人仿佛自成境界。这样一幅城市景致,不啻为一个微妙的象征:流动万变的当代社会,总还有一个角落属于书。

  回溯人类文明史,书的进化演变,本身就是一部可堪阅读的历史:从古代的莎草、简帛、卷轴发展到现代的印刷书籍、电子杂志,书的形态在变;从曾经热衷逛书店、泡图书馆到如今网购众筹、读屏听书不亦乐乎,公众读书、购书、选书的方式也在变……

  四月二十二日,市民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龙泉湖公园内的城市书房阅读。新华社发(陈其保摄)

  纸张还是屏幕?数字时代的追问,折射出当今人们阅读选择和生活方式的多元。

  “通勤,是一段全面且不容易遭打扰的时间,值得充分利用。”最开始,小齐读的是纸质书,因为那给她一种“物理上的成就感”,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,掂量着“文字的重量”。但后来,因为地铁上太拥挤,读纸质书容易站不稳,小齐购入轻薄的电子阅读器。再后来,不爱背包的她选择在手机上看电子书。

  和许多电子书读者一样,“多读慎买”是小齐的原则。在她的手机相册里,有一个从本科开始更新的读书系列,用来存放“看书时候遇到的喜欢的句子”。开始几年多是纸质书的照片,后来逐渐变成电子截屏,现在即便看纸质书,也会将笔记誊在手机上方便回头查看。

  在北京大学从事基层传播和新闻社会史研究的学者张慧瑜,则至今保留着逛书店、买纸质书的爱好。

  走进蒙民伟楼四层走廊尽头的办公室,映入眼帘的,只有铺天盖地的书——从脚边“生根”,与天花板“亲吻”。从泛黄的新闻史料,到尚未褪去塑封的学术前沿,张慧瑜的藏书层叠参错,共处于同一时空,极富生机。藤萝掩映之中,书橱充当隔断,这里是学者阅读、研究的一片天地。

  张慧瑜好书,源于自幼时起家庭的耳濡目染。“父亲毕业后曾留校当过老师,因为年少时没钱买书,成家立业后就有点‘报复性消费’,所以我小时候跟他去得最多的就是书店。”他笑言。

  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北大学习后,立志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张慧瑜也开始大量买书藏书,从万圣书园、风入松、国林风,一路买到博雅堂、野草书店。“记得读博士时,我把书放在床的靠墙一侧,让渡一部分床铺的位置,每晚和书挤着睡。”回校任教后,作为“专业读书族”,逛书店、捕捉新的学术动向更成为他每周雷打不动的活动。

  “这本是刚买的,与我在做的根据地新闻史研究直接相关。”采访间隙,张慧瑜从近一人高的一摞书中轻巧抽出一册去年12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革命根据地地图集萃,递给记者。

  当遭问及是否也会“买书如山倒,读书如抽丝”,张慧瑜坦言,自己买书往往是一种“象征性占有”,买得多、看得少,尤其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多样,查阅电子资料可远比挪腾书房里的大部头来得方便。但闲暇时来一次书籍大整理,就像人们添置、收拾衣橱一样,解压且愉悦。看纸质书也是一种经年的阅读和消费习惯。

  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当选择渐趋多元,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?


免责声明
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热门文章
日榜 周榜
1 专注纯粹 记录年度品质之声 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入围名单揭晓

4月23日,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在北京揭晓全面入围名单,揭晓了歌手类、风格类、创作与技术...

2 读书五问丨新华深读

4月23日,世界读书日。 读书,是亘古不变又常谈常新的话题。有人靠读书改变了命运,有人因...

3 古籍修复师唐陈韵:用指尖修补历史伤痕

唐陈韵(右)与同事交流近期完成的一件拓片修复情况(4月19日摄)。 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...

4 看不见的8小时·“凹凸的世界”|在指尖下触摸远方

在中国有大约1700多万视障人士。读书,对于他们来说是厚厚的大开本、朴素的线装、密集的小...

5 书香为伴

4月22日,在江苏省兴化市昭阳街道的一家新华书店内,阅读推广人跟孩子们分享故事。 在第...

6 重庆系统展出895件(套)三峡出土文物

中新社重庆4月22日电 (记者钟旖)战国玉具剑、汉“蛮夷邑长”铜印、汉辟邪座羽人青铜连枝灯...

1 专注纯粹 记录年度品质之声 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入围名单揭晓

4月23日,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在北京揭晓全面入围名单,揭晓了歌手类、风格类、创作与技术...

2 读书五问丨新华深读

4月23日,世界读书日。 读书,是亘古不变又常谈常新的话题。有人靠读书改变了命运,有人因...

3 古籍修复师唐陈韵:用指尖修补历史伤痕

唐陈韵(右)与同事交流近期完成的一件拓片修复情况(4月19日摄)。 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...

4 看不见的8小时·“凹凸的世界”|在指尖下触摸远方

在中国有大约1700多万视障人士。读书,对于他们来说是厚厚的大开本、朴素的线装、密集的小...

5 书香为伴

4月22日,在江苏省兴化市昭阳街道的一家新华书店内,阅读推广人跟孩子们分享故事。 在第...

6 重庆系统展出895件(套)三峡出土文物

中新社重庆4月22日电 (记者钟旖)战国玉具剑、汉“蛮夷邑长”铜印、汉辟邪座羽人青铜连枝灯...

7 著名表演艺术家吕瑞英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

中新网上海4月15日电 (记者王笈)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(以下简称“白玉兰戏剧奖”...

8 新书《哈利·波特:一段魔法史》探寻魔法起源以飨中国“哈迷

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 (记者应妮)对“魔法”生动而丰富的演绎是“哈利·波特”系列最显著特征...

9 以小人物故事折射时代激流信仰力量 《追风者》研讨会举办

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(记者 高凯)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《追风者》研讨会日前在...

10 甘肃农民作家写50万字为家乡立传:曾做保洁攒印刷费

中新网兰州4月15日电 (魏建军)“这本书对家乡来说是一件大事,记录着家乡的发展变化和邻里...

备案号: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© 2002-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